昆虫记|麻皮蝽
麻皮蝽(学名:Erthesina fullo thunberg),别名黄斑蝽、臭屁虫、臭大姐,为半翅目、蝽科的一种昆虫。分布于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山东、江苏、浙江、江西、广西、广东、四川、贵州和云南等许多省及日本和东南亚各国。
其卵为灰白块生赂呈柱状,顶端有盖,周缘具刺毛。
在若虫时期,各龄均扁洋梨形,前尖削后浑圆,老龄体长约19mm,似成虫,自头端至小盾片具一黄红色细中纵线。体测缘具淡黄狭边。腹部3~6节的节间中央各具1块黑褐色隆起斑,斑块周缘淡黄色,上具橙黄或红色臭腺孔各l对。腹侧缘各节有一黑褐色斑。喙黑褐伸达第3腹节后缘。
在成虫时期,体长20.0~25.0mm,宽10.0~11.5mm。体黑褐密布黑色刻点及细碎不规则黄斑。头部狭长,侧叶与中叶末端约等长,侧叶末端狭尖。触角5节黑色,第1节短而粗大,第5节基部1/3为浅黄色。喙浅黄4节,末节黑色,达第3腹节后缘。头部前端至小盾片有1条黄色细中纵线。前胸背板前缘及前测缘具黄色窄边。胸部腹板黄白色,密布黑色刻点。各腿节基部2/3浅黄,两测及端部黑褐,各胫节黑色,中段具谈绿色环斑,腹部测接缘各节中间具小黄斑,腹面黄白,节间黑色,两例散生黑色刻点,气门黑色,腹面中央具一纵沟,长达第5腹节。
此虫河北、山西1年发生1代,江西2代,均以成虫子枯枝落叶下、草丛中、树皮裂缝、梯田堰坝缝、围墙缝等处越冬。次春寄主萌芽后开始出蛰活动危害。山西太谷5月中、下旬开始交尾产卵,6月上旬为产卵盛期,此时可见到若虫,7~8月间羽化为成虫。据江西南昌报道:越冬成虫3月下旬开始出现,4月下旬至7月中旬产卵,第1代若虫5月上旬至7月下旬孵化,6月下旬至8月中旬初羽化;第2代7月下旬初至9月上旬孵化,8月底至10月中旬羽化。均危害至秋末陆续越冬。
麻皮蝽的成虫飞翔力强,喜于树体上部栖息危害,交配多在上午,长达约3h。具假死性,受惊扰时会喷射臭液(其成分为:2-可溶性环己烯巴比妥(2-hexenal),2-辛醇(2-octe-nal),2-葵烯酰(2-decenal)等。)但早晚低温时常假死坠地,正午高温时则逃飞。有弱趋光性和群集性,初龄若虫常群集叶背,2、3龄才分散活动,卵多成块产于叶背,每块约12粒。
麻皮蝽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其成虫、若虫吸食寄主桃、樱花、海棠、山茶、柳、柑橘、泡桐、石榴等植物的叶片、嫩梢,导致吸食点以上叶脉变色,叶肉颜色变暗。
发表评论
木有头像就木JJ啦!还木有头像吗?点这里申请属于你的个性Gravatar头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