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鸟记录有什么意义?
关于写这篇文章,是我在2010年的时候,为了应扬州大学绿行社的约,才想到要写这篇文章的。
说到观鸟,说到观鸟的意义,我在这里,就不多说了,在网上有很多这方面的资料,或者参加过几次观鸟活动之后,多少也会体会到观鸟的意义。
很多参加过观鸟活动的朋友,都会接触到观鸟记录这个内容,或者说是记录观察到鸟类的行为。其中,就会有很多朋友都会想,这个观鸟记录有什么意义呢?
在这里,我就想来和大家一起来聊聊这个观鸟记录,有什么意义。
我想从三个方面来说这桩事儿。
凡事儿,都是由人做出来的,我就从个人开始说起吧!
作为一次观鸟活动的参与者,在观鸟过程中,大多都能做到“眼到”和“心到”。但是,到了观鸟结束之后,往往不能全部记下的整个结果,比如说,观察到多少多少鸟种,多少多少只鸟。在观鸟结束后,做总结时,需要有其他同行的朋友来进行补充。
即使能很清楚地记得全部鸟种,或者是每种的数量,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后,我想,记性再好的人,也会只能记个大概了。
这个时候,观鸟记录作为个人备忘、个人观鸟历程见证的作用,慢慢显现出来了。什么时候在什么地点,看到多少鸟,看到什么鸟,都一目了然。
时间一长,一个观鸟者的成长,在一份份观鸟记录中慢慢体现出来了,当然了,这种成长是指野外观察的经验。
十年、二十年之后,或者自己到了七八十岁的时候,再回忆自己的第一份观鸟记录时,是作何感想?有怀旧情结的朋友,可能会感慨良多的。
观鸟记录,对个人而言,是一笔别样的人生财富。
现在,随着观鸟者的增加,国内相关的观鸟会、野鸟会等以鸟类为特色的组织,像雨后春笋般的出现了。慢慢的,观鸟记录在组织里的作用也慢慢突显出来了。
那么,一份观鸟记录在组织的发展上,有什么样作用和意义呢?
一个组织的发展,不可否认,就像一个人一样,是需要一点一点积累的。那么,在鸟类野外观察、调查的这个层面上,组织也是要一个积累的。
这样的积累,一方面是组织里观鸟者,在数量和质量上的积累;还有一方面,就是观鸟记录的积累。
每一份记录的内容、记录的水平,都能体现出一个组织的成长与水平。
一份观鸟记录,在见证了一个个人或是一个组织成长的同时,也在见证着一个地区的生态发展。
这话怎么理解呢?我想,这要牵扯到观鸟记录的科学性了。
一个地区的生态是否健康,鸟类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这个指标,我想,应该从两个方面来说,一是自然指标,二是人文指标。
在自然指标方面。在一年之内,一个地区,四季气候的变化,造成了一个地区一年之内不同的自然(生态)特点,同时也造就了相对应的不同鸟种。
这种短期性(一年左右)的观鸟记录,可以大致地,对当地的常见鸟种,有一个大框架式的认识与总结。
时间长了,十年、二十年之后,这种长时间地记录,是对当地鸟种、生态,进行的一个很系统、很细化的总结。这一方面,是对当地野生动物(鸟类)品种的记录。
另一方面,也是对当地物候变迁的记录。比如说,某某年的某某夏候鸟比往年来早了几天,这是为什么?或者说,某某年的某某候鸟,不光顾本地了。这是为什么?这就是物候变迁。这种记录,对研究当地的生态变迁,是第一手的资料,相当的重要。
在人文指标方面,我想引用江苏野鸟会他们的一段话来说明一下,这段话的内容大致是这样的,“2007年南京地区,暗绿锈眼鸟的目击概率从2006年的50%,降低到25%”。
这个数据说明了什么?除了自然生态的原因会影响之外,人类的捕捉,也是对鸟类数量,产生影响的一个重要因素。
这么一来,观鸟记录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一个地区的社会文明程度。
在这里,引用希腊哲学家布鲁达克(Plutarch)的一句名言:“一个国家伟不伟大、道德水准高不高,可以从它对待动物的方式评断出来。”
总结起来说,一份观鸟记录,是一个人观鸟方面的成长历程,是一个组织观鸟方面的组织积淀,是一个地区自然与人文变迁的见证。
本文固定链接: http://www.qijiw.com/post-1.html
发表评论
木有头像就木JJ啦!还木有头像吗?点这里申请属于你的个性Gravatar头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