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羽记|绿翅鸭
绿翅鸭(学名:Anas crecca,英文名:Eurasian Teal)是鸭科鸭属的鸟类,又名小凫、小水鸭、小麻鸭、巴鸭、小蚬鸭。翼镜亮绿色,雄鸟头部具粗大的绿色贯眼纹。繁殖在新疆天山,东北北部、中部(吉林省饮马河)、南部及华北自河北至台湾、海南、西达新疆、青海、西藏南部,主要在我国东南部越冬。4-6月繁殖,在沼泽地的草丛间筑巢,每窝产卵7-10枚,早成鸟。是我国比较常见的鸭科鸟种之一,数量多,分布也很广。
绿翅鸭是一种体型略小(37厘米)、飞行快速的鸭类。绿色翼镜在飞行时显而易见。其雄鸟:有明显的金属亮绿色,带皮黄色边缘的贯眼纹横贯栗色的头部,肩羽上有一道长长的白色条纹,深色的尾下羽外缘具皮黄色斑块;其余体羽多灰色。
其雌鸟:褐色斑驳,腹部色淡。于雌白眉鸭区别于翼镜亮绿色,前翼色深,头部色淡。
其美洲亚种 carolinensis 胸部有白色纵纹但翼上无白色条纹。
虹膜-褐色;嘴-灰色;脚-灰色。


叫声:雄鸟叫声为似kirrik的金属声;雌鸟叫声为细高的短quack声。
绿翅鸭繁殖期主要栖息在开阔而水生植物茂盛,且少干扰的中小型湖泊和各种水塘中。非繁殖期则喜欢栖息在开阔的大型湖泊、江河、河口、港湾、沙洲、沼泽和沿海地带。喜集群,特别是迁徙季节和冬季,常集成数百甚至上千只的大群活动。飞行疾速,敏捷而有力。两翼鼓动快而且声响很大。飞行时头向前伸直,常成直线或“V”字队形飞行。在水面起飞甚为灵巧.有时冲天直上,有时煽动两翅在水而掠过一段距离后才从水中升起。游泳也很好,但在陆地上行走时显得有些笨拙。
绿翅鸭在冬季主要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特别是水生植物种子和嫩叶,有时也到附近农田觅食收获后散落在地上的谷粒。其他季节除吃桃物性食物外,也吃螺、甲壳类、软体动物、水生昆虫和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觅食主要在水边浅水处。多在清晨和黄昏觅食,有时晚上和白天也觅食。每日觅食时间较长。休息多在水边地上或沙洲和湖中小岛上。
绿翅鸭每年3月初开始从中国南方越冬地往北迁徙,3月中下旬到4月中旬大量出现在中国东北和华北地区,迁徙时常呈40-50只,甚至上百只的大群活动和迁飞。飞行时常排成一条线或“V”字形。飞行疾速,两翅鼓动甚快,常常发出“呼呼”的鼓翼声。秋季迁徙开始于9月初至9月中旬,9月中下旬到达长江流域,10月初到达广东沿海一带。迁徙高峰期在9月末至10月末。少数个体留在东北和华北地区越冬。
绿翅鸭的几个亚种:
1、Anas crecca crecca 指名亚种,分布于古北区的中部和北部,繁殖于中国东北各省及新疆西北部的天山。冬季迁至中国北纬40°以南的大多数非荒漠地区。地区性常见鸟;
2、Anas crecca nimia 分布于阿留申群岛。
3、Anas crecca carolinensis 美洲亚种,分布于新北区大部分地区, 在日本及中国香港有过记录。
发表评论
木有头像就木JJ啦!还木有头像吗?点这里申请属于你的个性Gravatar头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