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12019
飞羽记|家燕
家燕(学名:Hirundo rustica,英文名:Barn Swallow)是燕科燕属的一种鸟类,俗名观音燕、燕子、拙燕。家燕是我国人民最熟知和最常见的一种夏候鸟,分布广,数量大,也深受人们喜爱,自古以来就有保护家燕的习俗和传统。
家燕一种体型中等(20厘米,包括尾羽延长部)的辉蓝色及白色的燕。上体钢蓝色;胸偏红而具一道蓝色胸带,腹白;尾甚长,分叉,近端处具白色点斑。亚成鸟的体羽色暗,尾无延长,易与洋斑燕混淆。其虹膜为褐色;嘴及脚为黑色。
(图片拍摄者:悠游)

家燕善飞行,整天大多数时间都成群地在村庄及其附近的田野上空不停地飞翔,飞行迅速敏捷,有时飞得很高,像鹰一样在空中翱翔,有时又紧贴水面一闪而过,时东时西,忽上忽下,没有固定飞行方向,有时还不停地发出尖锐而急促的叫声。叫声类似于高音twit及嘁嘁喳喳。活动范围不大,通常在栖息地2平方公里范围内活动。
叫声片断:
家燕几乎在全世界都有分布。繁殖于北半球,冬季南迁经非洲、亚洲、东南亚、菲律宾及印度尼西亚至新几内亚、澳大利亚。
在我们国内,家燕的指名亚种繁殖于中国西北;tytleri 及 mandschurica 繁殖于中国东北;gutturalis 繁殖于中国其余地区。多数鸟冬季往南迁徙,但部分鸟留在云南南部、海南岛及台湾越冬。
家燕主要以蚊、蝇等昆虫为主食,几个月就能吃掉25万只昆虫。燕子在冬天来临之前的秋季,它们总要进行每年一度的长途旅行——成群结队地由北方飞向遥远的南方,去那里享受温暖的阳光和湿润的天气,而将严冬的冰霜和凛冽的寒风留给了从不南飞过冬的山雀、松鸡和雷鸟。
表面上看,是北国冬天的寒冷使得家燕离乡背井去南方过冬,等到春暖花开的时节再由南方返回本乡本土生儿育女、安居乐业。其实家燕是以昆虫为食的,且它们从来就习惯于在空中捕食飞虫,而不善于在树缝和地隙中搜寻昆虫食物,也不能橡松鸡和雷鸟那样杂食浆果,种子和在冬季改吃树叶(针叶树种即使在冬季也不落叶)。可是,在北方的冬季是没有飞虫可供家燕捕食的,家燕又不能像啄木鸟和旋木雀那样去发掘潜伏下来的昆虫的幼虫、虫蛹和虫卵。食物的匮乏使家燕不得不每年都要来一次秋去春来的南北大迁徙,以得到更为广阔的生存空间。家燕也就成了鸟类家族中的“游牧民族”了。
不过,如果是在野外,比如是在我们江苏常州的城区周边,类似于太湖、滆湖边,有摇蚊等昆虫的话,家燕就可以在冬天生活在本地,而不进行迁徙。上面的照片,就是笔者在2019年1月1日在滆湖边拍得。
家燕的繁殖期在4-7月之间。多数1年繁殖2窝,第一窝通常在4-6月,第二窝多在6-7月。通常在到达繁殖地后不久即开始繁殖活动,此时雌雄鸟甚为活跃,常成对活动在居民点,时而在空中飞翔,时而栖于房顶或房檐下横梁上,并以清脆婉转的声音反复鸣叫。经过这种求偶表演后,雌雄家燕即开始营巢。
其巢多置于人类房舍内外墙壁上、屋椽下或横梁上,甚至在悬吊着的电灯头上筑巢。筑巢时雌雄亲鸟轮流从江河、湖泊、沼泽、水田、池塘等水域岸边衔取泥、麻、线和枯草茎、草根,再混以唾液,形成小泥丸,然后再用嘴从巢的基部逐渐向上整齐而紧密地堆砌在一起,形成一个非常坚固的外壳。然后用3-5天的时间衔取干的细草茎和草根,再用唾液将它们粘铺于巢底,形成一个干燥而舒适的内垫,最后再垫以柔软的植物纤维、头发和鸟类羽毛。
拓展阅读:相似鸟种的区别辨识
家燕与洋斑燕的区别:家燕腹部为较纯净的白色,尾形长,并具蓝色胸带。
家燕与金腰燕的区别:金腰燕腰为棕栗色,下体有黑色纵纹,上胸和喉无栗色。
发表评论
木有头像就木JJ啦!还木有头像吗?点这里申请属于你的个性Gravatar头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