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记网
自然观察爱好者祁飞鸿先生的独立博客
  • 首页
  • 专栏记
  • 精灵记
  • 活动记
  • 分享记
  • 留言板
  • 关于本站

11月232016

飞羽记|麻雀

作者:黄杨居士   发布:2016-11-23 9:00 Wednesday   分类:   阅读:5096次   评论:0条  



麻雀(学名:Passer montanus,英文名:Eurasian Tree Sparrow)是雀科雀属的鸟类,又叫树麻雀(英文名:Tree Sparrow)。喜群居,种群生命力极强。是中国最常见、分布最广的鸟类,亚种分化极多,广布于中国全境,也广布于欧亚大陆。



7I9A0543.jpg



一般麻雀体长为14厘米左右,体型略小的矮圆而活跃的麻雀。顶冠及颈背褐色。



雌雄形、色非常接近(可通过肩羽来加以辨别,成年雄鸟此处为褐红,成鸟雌鸟则为橄榄褐色)。



成鸟:上体近褐,下体皮黄灰色,颈背具完整的灰白色领环。与家麻雀及山麻雀的区别在脸颊具明显黑色点斑且喉部黑色较少。



幼鸟:似成鸟但色较黯淡,嘴基黄色。幼鸟喉部为灰色,随着鸟龄的增大此处颜色会越来越深直到呈黑色。幼鸟雌雄极不易辨认。



叫声:叫声为生硬的cheep cheep或金属音的 tzooit声, 飞行时也作tet tet tet的叫声。鸣声为重复的一连串叫声,间杂以tsveet声。



麻雀的叫声片断:



在城市,麻雀多营巢于人类的房屋处,如屋檐、墙洞,有时会占领家燕的窝巢,在野外,多筑巢于树洞中。它们的巢多用草茎、枯枝等搭建,巢址常选择在天然或人工的洞穴中,有时甚至将巢住在空调室外机中、烟囱中、热水器排气管中。



1958年,中国将它列为四害之一,政府动员全国城乡居民,在规定的日期和时间内,掏窝、捕打以及敲锣、打鼓、放鞭炮,轰赶消灭麻雀,轰赶得它们既无处藏身,又得不到喘息的机会,最后累得坠地而死。据有关的统计,从1958年元月至1958年12月,全国共消灭麻雀21.1亿只。不过,当时正值浮夸风盛行的时代,这个数字中的水份有多少,不得而知。一年以后,各地陆续发现园林植物出现虫灾,有些还是毁灭性的。



鸟类学家郑作新和同事们走遍河北昌黎果产区和北京近郊农村,采集848只麻雀标本,逐个解剖嗉囊和胃部,最后的结论是:“冬天,麻雀以草籽为食;春天养育幼雀期间,大量捕食虫子和虫卵;七八月间,幼雀长成,啄食庄稼;秋收以后主要吃农田剩谷和草籽。总之,对麻雀的益害问题要辩证地看待,要因季节、环境区别对待。”《人民日报》发表了郑作新的考察成果。但当时为麻雀翻案的声音非常微弱,没有引起注意。



1959年11月27日,中科院党组书记张劲夫就麻雀问题写了一份报告,说:“科学家一般都认为,由于地点、时间的不同,麻雀的益处和害处也不同;有些生物学家倾向于提消灭雀害,而不是消灭麻雀。”两天后,毛泽东批示:“张劲夫的报告印发各同志”。



1960年3月,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关于卫生工作的指示:“麻雀不要打了,代之以臭虫,口号是‘除掉老鼠、臭虫、苍蝇、蚊虫’。”从此,麻雀获得平反。



60年代初停止捕杀后,数量恢复很快。但是20世纪最后近20年来,在中国由于大规模地使用农药,这使得麻雀大面积地减少,有些地区甚至到了绝种的程度,如中国的四川省,由于农耕区普遍滥用有机磷等农药,使得麻雀几乎绝种。这一现象在中国农耕区,尤其是水稻产区具有一定普遍性。20世纪末,在中国大面积的水稻产区,麻雀已成为罕见之鸟。



虽然麻雀繁殖能力很强,种群数量巨大,在很多地区,一直是城市中很常见的物种。但必须关注的是近年来本物种的数量一直呈下降趋势,麻雀已经列入国家三有保护鸟类。任何捕杀、出售、食用麻雀的行为,均属违法。农药污染以及中国人令人恶心的野味饮食消费心理,这使得麻雀大面积地减少,有些地区甚至到了绝种的程度,如我国的四川省,在短短几十年里,这些曾经与人类相伴了数万年的鸟儿出现了大范围的绝迹。


_F3A6866.1.jpg





本文固定链接: http://www.qijiw.com/post-65.html

blogger
该日志由 黄杨居士 于2016-11-23 9:00 Wednesday发表在 分类下。
版权所有:《祁记网》 → 《飞羽记|麻雀》;
除特别标注,本博客所有文章均为原创. 互联分享,尊重版权,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
本文标签:
上一篇::飞羽记|白头鹎
下一篇:蓝天绿地环保协会开展常州实验小学环境教育课堂

热门文章

相关文章

  • 植物记|海桐
  • 飞羽记|红尾歌鸲
  • 飞羽记|棕背伯劳
  • 昆虫记|锈纹螟蛾
  • 植物记|红花酢浆草
取消回复

发表评论

亲,头像对么?

提交中,请稍候……


木有头像就木JJ啦!还木有头像吗?点这里申请属于你的个性Gravatar头像吧!



    最新文章热门文章随机文章

    • 常州市红梅公园野生鸟类的汇总(2022版)
    • 飞羽记|金眶鸻
    • 昆虫记|蓝额疏脉蜻
    • 昆虫记|锥腹蜻
    • 飞羽记|山鹡鸰
    • 观鸟入门|常州城市常见鸟类40种
    • 观鸟入门|城市常见鸟类50种(江苏常州篇)
    • 城市十大常见鸟种(澳洲悉尼篇)
    • 飞羽记|澳洲壮丽细尾鹩莺
    • 飞羽记|太平洋黑鸭
    • 观鸟记录有什么意义?
    • 植物记|红蓼
    • 一张照片说明丝光椋鸟的两性区别
    • 自然印象|1月14日淹城遗址观鸟小记
    • 飞羽记|澳洲鬃林鸭
  • 标签

      春分 节气 菌记 脉翅目 云南 鱼记 观鸟攻略 鳞翅目 软体动物 蜗牛 蜗居记 蝽 扬州 蛛形记 蜘蛛 同翅目 无锡 鞘翅目 书籍 直翅目 环境教育 蛾子 大洋洲 望远镜 天牛 爱鸟周 兽记 时事评论 摄影大赛 辨识 鸟讯 南京 螳螂 常州 江苏 中国 亚洲 外来物种 植物记 两栖记 豆娘 蜻蜓 蝴蝶 昆虫记 飞羽记 绿行社 扬州大学 澳大利亚
  • 最新评论

    • 黄杨居士:
      @大鹏:客气
    • 大鹏:
      感谢整理!
    • 黄杨居士:
      @Glory Yu:昆虫上,我并不在行。...
    • Glory Yu:
      您好。我今年春节在西双版纳发现一种蛾类,...
  • 链接

    • 太湖自然网络
    • 太湖自然基金
    • 常州野鸟会
    • 济溪网
    • 南京绿石
    • 合一绿学院
    •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
    • 手边的自然
    • 绿资酷
    • Nicky Bay 的站点
    • 质兰基金会
    • 鸟类鸣声查询
    • 懂鸟
    • 中国观鸟记录中心
    • 自然祁观
    • 自然迷

Copyright © Since 2016 祁记网. Powered by QIJIW.COM. 苏ICP备17021799号-1 sitemap